地產博客 > 陸振球文章 返回
瀏覽人次:19445    回應:4
陸振球文章
 
 
我要回應
我的稱呼
回應 / 意見
驗証文字
 
會員登入
登入ID 或 網名
密碼
1. 夜雨 2013-03-14 10:27:29
陸生,銀行加息怎麼辦?講座會教路嗎?
2. 值得分享 2013-03-26 21:46:02
10年房產變磚頭?

最新收到一封讀者來函,內容為分析未來10年的樓市走勢,作者認為隨美元轉強、利率和失業率上升,加上供應增加,香港樓市已屆強弩之末,樓價在未來10年可能下跌一半至「磚頭價」!

姑勿論大家是否認同這位讀者的分析,但肯定該信是用心之作,細讀下自有啟發:

引言

坊間有一個說法是「磚頭保值」,原意是股票可跌至一毫不值,但房產起碼可以自住,但保的是什麼「值」,這個說法則未有交代。

本文結論是2013年起,房產價格10年內會跌約50%,即至接近「磚頭」成本價,這也可算是應了保「值」的期望吧!

未來5至10年影響香港房產價格有以下因素:美元走勢、利率、供應及失業率。注意是美元走勢,而非利率,對房產價格有決定性影響,所以先講美元走勢。

美元走勢

過去20年美元兌主要貨幣及近10年美元兌人民幣的貶值,使通脹或「錢唔值錢」的預期,深入及植根每個經濟環節。

但從美國流動帳、美元資產負債表相對主要貨幣資產負債表的差異膨脹(differential growth)及利率走勢看,美元已於2011年見底——日圓正取代美元成為主要利差交易貨幣。

日圓貶值及貨幣戰爭背後當然有政治角力,諸君只需看G20公告,便知發展國家對日本是「小罵大幫忙」。中國出口已因歐美市場放緩,市場改革及匯率升值而逐步走衰,東亞地區貨幣競相貶值,實質是劍指中國,落井下石。

貿易下單期一般為3至6個月,人民幣需否貶值抗衡,半年內便有分曉。無論會否貶值,升值基本不可能,這亦是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講話中所謂「平衡點」(equilibrium)的意思。

香港進口貨品幣值中人民幣及主要貨幣約各佔一半,20年的輸入通脹預期,需於未來數年清洗殆盡(fully reckoned),然後再轉至通縮預期。今天100萬元的債,一年是105萬元,通縮的痛苦經驗,請參考日本的「迷失20年」。

利率

通脹(inflation)轉為去脹(disinflation),以至通縮(deflation),直接影響實質利率,這亦帶出了名義利率的問題。

美債30年的牛市隨1月初公布的聯儲局會議紀錄告終,美息距離正常水平約有4至5個百分點,未來數年會逐步提升,再加上通脹約5個百分點的消減,未來5年,每年實質利率約上升2個百分點。

供應

過去數年在勾地表制度下,供應等同由市場驅動,2013年施政報告下,已轉為政治驅動。水閘已打開,隨政治參與加大,供應必會愈來愈多。例如,居屋入息資格為何只加2000元,應加4000元,以至1萬元等,過程請參考各國福利措施膨脹的經驗。

請記住,香港超過一半土地仍未開發,填海潛力亦不可估計。過去數年供應減少導致樓價上升,未來5至10年供應多而樓價可繼續保持高位,實屬掩耳盜鈴,自欺欺人。

此外,亦要留意內地與香港的連接。內地「三限」及「同城」雙政策的直接效應,是限制了一線城市,如北上廣深的房價。2015年高鐵開通後,西九及深北一小時交通,但十倍樓價差距(2萬元每平方呎對2萬元每平方米);2016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,東涌及珠海半小交通但十倍樓價差距(1萬元每平方呎對1萬元每平方米),要考慮是否具持續性。

失業率

最後要提的是失業率。在房產帶動的盛衰周期中,與房產有關的職位創造或流失約佔60%。換言之,房產是「因」,經濟是「果」。

以2003年為例,出口及金融興旺,但房產走衰導致失業上升;在2012年,出口及金融走衰,但房產興旺導致就業擴張。即是說:目前所謂低失業率,並非支撐樓市的因素,相反而言,是「果」,即低失業率是建築在房產泡沫的浮沙之上。

分析

最後要討論的是樓價在現水平會否繼續上升。市頂或底,即轉折點(inflection point),從來最難捉摸。但有些謬誤要小心,以免墮入市場陷阱,以下透過牛轉熊或熊轉作鏡像(mirror)討論。

第一,成交屢創新高(低),要分辨所謂成交是指1000個存量中的1個、10個還是100個的流量。市場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場所,當新高(低)出現,潛在賣(買)方即時重估,使成交進一步縮小,再為創新高(低)提供條件。

換言之,市場愈接近頂(底),成交愈少,愈沒有代表性。但由於價格屢創新高(低),貪婪促使賣(買)方進一步退縮,使其「更有信心」。這就是成交愈少,愈沒有代表性,但價格更高,市場「更有信心」的矛盾。直至偶發事件,價格回落(上升),眾人回首,市頂(底)輕舟已過。

貪婪是人的本性,使99.99%的人都不能高賣(低買),直至熊(牛)市確認,後悔不已。隨賣(買)方力量釋放,價格急促回落(上升),市場確認牛轉熊(熊轉牛),最後在漫長過程中,以愈來愈低(高)價格賣出(買入)資產。

結論

從目前市況看:豪宅幾為零成交,供應多地區價格橫行、「追落後」等,市場似正在築頂。上半年股市如表現較佳,價格應橫行一段時間;下半年在利率上升,美元強勢確認下,樓價進入高危區。

未來樓價走勢預測如下:在市頂及底一般超買及超賣各5%,每年去脹3個百分點(10年令樓價約跌30%),名義利率上升5個百分點(10年令樓價跌約20%),失業率上升2個百分點(10年令樓價約跌10%),即10年樓價可跌合共70%;但股市良好可支持約20%,淨算約跌50%。

以上假設並未考慮任何危機,如歐元潰散,港元因強勢脫等。

本人為文是不希望香港重現負資產導致數十萬人上街的事件,最後要多謝陳先生(編按:在80年代被稱為「金融才子」的陳新燊)80年代街知巷聞名言:「10年黃金變爛銅」的啟發,寫成今日題為「10年房產變磚頭」一文。

撰文:陸振球(明報地產版主管)

3. 35美元 2013-03-26 23:30:23
「10年黃金變爛銅」說者結果受到市場無情的懲罰!不明為何還有人模仿此類思維而作出「10年房產變磚頭」的謬論!
4. 柴灣東和小西灣的機遇 2013-04-30 12:48:12
柴灣東和小西灣的機遇

政府可借發展小西灣鐵路來在柴灣東和小西灣大幅填海造地,來興建亞洲最大的會議中心,來彌補灣仔會展因為場地不足(只專注做展覽而忽略了會議),令到大量的國際性會議被星架坡搶走,而小西灣興建會議中心其互補性會比大嶼山亞洲國際博覽館好,因為駕車由灣仔往小西灣只需要 10-15分鐘車程,屆時還有港鐵,興建第四條過海鐵路和隧道連接小西灣站和將軍澳康城站,制造大量工作機會給將軍澳居民選擇,疏導往中環至灣仔的返工人潮!!

杏 花邨站以支線的形式以架空鐵路形式連接小西灣站,贊成填平維港以外的柴灣貨物裝卸灣來發展小西灣站上蓋物業,加設兩個站:一個叫"銀灣站",另一個叫"歌 連臣角站",小西灣站設在現時的港島東廢物轉運站,再以架空鐵路形式經小西灣道連接"銀灣站"和"歌連臣角站",大幅填海由銀灣填到歌連臣角懲教所(填三 個太古城面積來建樓賣錢補貼鐵路發展),這樣就可以增加香港島的住宅,商場和酒店的供應,舒緩港島物業供應不足的問題!!!

http://www.ourfuturerailway.hk/index_tc.html?p=003a